来鸿去燕的成语故事


来鸿去燕

拼音lái hóng qù yàn

基本解释比喻行踪漂泊不定的人。

出处清 黄景仁《稚存从新安归作此寄之》诗:“来鸿去燕江干路,露宿风飞各朝暮。”


暂未找到成语来鸿去燕 的典故!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来鸿去燕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 历史出处
心有余而力不足 先秦 孔子《论语 里仁》:“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?我未见力不足者,盖有之矣,我未之见也。”
物尽其用 马烽《典型事例》:“这倒是人尽其才,物尽其用,两全其美。”
顺口溜 路遥《平凡的世界》第三卷第六章:“群众中广泛流传的几句顺口溜形象地概括了眼下的形势:上面放,下面望,中间有些顶门杠!”
普天同庆 南朝 宋 刘义庆《世说新语》:“皇子诞育,普天同庆,臣无勋焉,百猥颁厚赉。”
物腐虫生 宋 苏轼《范增论》:“物必先腐也,而后虫生之;人必先疑也,而后谗入之。”
千锤打锣,一锤定音 郭澄清《大刀记》第十章:“千锤打锣,一锤定音——队长,你就决定吧。”
空谷传声 南朝 梁 萧衍《净业赋》:“若空谷之应声,似游形之有影。”
临危受命 三国 蜀 诸葛亮《前出师表》:“受任于败军之际,奉命于危难之间。”
源源不断 《孟子 万章上》:“欲常常而见之,故源源而来。”
生死有命 晋·葛洪《抱朴子·对俗》:“生死有命,修短素定,非彼药物,所能损益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