亲痛仇快的成语故事

拼音qīn tòng chóu kuài
基本解释仇:敌人;亲:自己人。使亲人悲痛;却使敌人高兴。
出处汉 朱浮《为幽州牧与彭宠书》:“凡举事无为亲厚者所痛,而为见仇者所快。”
亲痛仇快的典故
东汉初期,渔阳太守彭宠因帮助刘秀平定王郎之乱而没有被封官,心中不平。幽州牧朱浮前去渔阳征钱粮,彭宠不给,并出兵攻打朱浮。朱浮写信给他不要干出让亲人痛苦仇人快乐的事情。彭宠自称燕王,最后以失败而告终。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※ 与(亲痛仇快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成语 | 历史出处 |
---|---|
拂袖而去 | 宋 释道原《景德传灯录》第12卷:“师云:‘侍者收取。’明拂袖而去。” |
九霄云外 | 元 无名氏《抱妆盒》第二折:“太子也,你在这七宝盒中,我陈琳早魂飞九霄云外。” |
快心满志 | 清·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16回:“只图一时快心满志,不管犯世途万种危机。” |
不攻自破 | 唐 顾德章《上中书门下及礼院详议东都太庙修废状》:“是有都立庙之言,不攻而自破矣。” |
神采奕奕 | 明 沈德符《野获编 玩具》:“细视良久,则笔意透出绢外,神采奕奕。” |
节哀顺变 | 西汉 戴圣《礼记 檀弓下》:“丧礼,哀戚之至也;节哀,顺变也。君子念始之者也。” |
互通有无 | 唐 韩愈《原道》:“为之贾,以通其有无。” |
欺善怕恶 | 明 杨柔胜《玉环记 韦皋别妻》:“田舍翁住在山圪落,恃老无端多凶恶,我每反被相辱没,欺善怕恶,欺善怕恶。” |
融会贯通 | 宋 朱熹《朱子全书 学三》:“举一而三反,闻一而知十,乃学者用功之深,穷理之熟,然后能融会贯通,以至于此。” |
倒裳索领 | 《邓析子·无厚篇》:“驱逸足于庭,求猿捷于槛,斯逆理而求之,犹倒裳而索领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