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所自处的成语故事


在所自处

拼音zài suǒ zì chǔ

基本解释处:安排。人处世应该争取有利的环境。指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,使自己适应环境。

出处西汉·司马迁《史记·李斯列传》:“于是李斯乃叹曰:‘人之贤、不肖,譬如鼠矣,在所自处耳!’”


在所自处的典故

秦朝大臣李斯年轻时上厕所见到老鼠争吃蛆吃,见到人来后仓皇逃跑,到官仓时见到老鼠们正在细嚼慢咽,根本不理会人。李斯不由感慨万分,同是老鼠竟有天壤之别,生活的环境不同,爬上去为贤者、君子,沦落下层的就是愚民、小人。
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在所自处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 历史出处
逍遥法外 南朝 梁 萧统《梁昭明集 林钟六月》:“敬想足下,藏形月府,遁迹冰床,披庄子之七篇,逍遥物外;玩老聃之两卷,恍惚怀中。”
任人唯亲 毛泽东《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》:“过去张国焘的干部政策与此相反,实行‘任人唯亲’,拉拢私党,组织小派别。”
石枯松老 金·丘处机《水龙吟·道运》词:“海移山变,石枯松老。”
用心竭力 明·无名氏《破天阵》:“如今圣人招贤纳士,豁达大度,正用你股肱之臣,则要你用心竭力也。”
一钱太守 清·李渔《无声戏》第二回:“成都有个知府,做官极其清正,有一钱太守之名。”
金光闪闪 《新编五代史平话·唐史》:“面上金光闪闪,手中雪刃辉辉。”
想望丰采 《明史·冯琦传》:“数陈谠论,中外想望丰采,帝亦深眷倚。”
名重一时 宋·释惟白《续传灯录》卷二十七:“师住径山时,名重一时,如侍郎张公子韶,状元汪公圣锡少卿、冯公济川俱问道。”
争先恐后 明 屠勋《屠康僖公集 重建陡门桥记》:“匪公帑而乐施者争先恐后。”
上无片瓦,下无插针之地 宋·释道原《景德传灯录》卷二十:“上无片瓦,下无卓锥,学人向什么处立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