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诗文 > 杜甫的诗 > 山寺

山寺

[唐代]:杜甫

野寺残僧少,山园细路高。

麝香眠石竹,鹦鹉啄金桃。

乱水通人过,悬崖置屋牢。

上方重阁晚,百里见秋毫。

山寺译文及注释

译文

荒凉的山寺里和尚很少,蜿蜒的小路愈盘愈高。

麝香在石竹丛里安睡,鹦鹉悠闲地啄食金桃。

乱流的溪水行人可以趟过,悬崖上建构的屋宇十分牢靠。

登上山顶的高阁天色已晚,百里之外还能望见飞鸟的毫毛。

注释

山寺: 即秦州麦积山瑞应寺。

细路:登山小路。

麝(shè)香:鹿属。本名麝香鹿,俗名香麝,其腹部阴囊旁有香腺,其分泌物香气极浓,因名香麝。石竹:属石竹科,多年生草本,丛生有节,高一二尺,夏日开花,色有深红、浅红、白色等。

金桃:即黄桃。

乱水:山中泉水,纵横乱流,可涉足而过的叫乱水。水一作“石”。

“悬崖”句:指麦积山上房舍。

上方:指僧之方丈,在山顶。

秋毫:鸟兽在秋天新生的细毛,比喻细微之物。秋一作“纤”。

参考资料:

1、丁成泉.中国山水田园诗集成 第1卷 东晋南北朝·隋唐:湖北教育出版社,2003:第523页

2、霍松林.霍松林选集 第七卷 译诗集: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有限公司,2010:第59页

山寺创作背景

  此诗作于唐肃宗乾元二年(759年)。乾元二年七月,杜甫便毅然弃官,携全家经陇县、张家川、清水来到秦州西枝村,并打算在这修建几间草庐,以安度晚年。《山寺》就是诗人在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,游览参观麦积山后乘兴而作。

参考资料:

1、孙晓峰.带你走进麦积山:甘肃文化出版社,2013:第189页

山寺鉴赏

  首联先写眼前近景:麦积寺剩下不多的僧人;再写野眺远景:麦积的形状和曲折盘旋的小道。由近及远,天然工巧,十分精绝。

  领联一个“眠”,出了麝香的疲倦;一个“啄”,出了鹦鹉的贪馋。此联不但对仗工整,而且色彩明丽。虽值秋季,但字里行间跃动着春天的旋律,给人心理上一种愉悦的美感。

  首联和领联描述了战乱寺的影响。僧人或参战,或逃跑,已所剩无几。而麝香、鹦鹉却怡然自得,不知人间变故。

  颈联写游人登上麦积,要通过峡上纵横流淌的涓涓溪流。“悬崖”句,仇兆鳌引《玉堂闲话》云:“麦积,梯空架险而上,其间千房万室,悬空蹑虚,即‘悬崖置屋牢’也。”这两句写出了麦积的险峻和诗人的兴致。

  尾联接近傍晚,诗人登上了麦积,看到了顶上重重叠叠的楼阁台榭,寺的长老就住在那里。凭槛远眺,那百里远的景物尽收眼底。

  这首五言律诗,每句都是一幅色彩绚丽的图画,可谓“诗中有画”。综览全诗,不但格调清新,对仗工整,而且描摹景物近景远景相互配合,使全诗的意境明丽悠远,读之令人赏心悦目。这首诗的宝贵不只在为我们展现了极为优美的如画水,更宝贵的是为后人记录了当时在秦地数量很多的麝和鹦鹉的事实。麝因有珍贵的麝香,鹦鹉因美丽而能学人言,长期遭致滥捕滥杀,在这一地区相继灭绝了。高远得接近仙境的寺庙尚且如此,战乱社会的破坏就更难以言表了。

杜甫简介

唐代·杜甫的简介

杜甫

杜甫(712-770),字子美,自号少陵野老,世称“杜工部”、“杜少陵”等,汉族,河南府巩县(今河南省巩义市)人,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,杜甫被世人尊为“诗圣”,其诗被称为“诗史”。杜甫与李白合称“李杜”,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“小李杜”区别开来,杜甫与李白又合称“大李杜”。他忧国忧民,人格高尚,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,诗艺精湛,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,影响深远。759-766年间曾居成都,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。

...〔 ► 杜甫的诗(1134篇)

猜你喜欢

赠别潘稼堂简讨二首 其二

清代陈恭尹

去是新秋来是冬,一年踪迹岭云中。犹同遁世人无闷,独有名山路未穷。

采砚每逢蕉叶白,买舟频系荔支红。罗浮括入归囊里,曾否江门梦钓翁。

送春坊董正字浙右归觐

唐代马戴

去觐毗陵日,秋残建业中。莎垂石城古,山阔海门空。
灌木寒樯远,层波皓月同。何当复雠校,春集少阳宫。

赠谭金吾还朝 其一

明代区大相

家住层城接御沟,承恩使越锦衣游。尺书入报明光殿,东尽扶桑看海流。

诗偈 其一七八

唐代庞蕴

行学非真道,徒劳神与躯。千里寻月影,终是枉工夫。

不悟缘声色,当今学者疏。但看起灭处,此个是真如。

寿上人南游

宋代宋祁

拂晓镮鸣月,迎寒毳拥霞。

众香摩诘饭,五叶祖师花。

秋明室杂诗 其十三

沈尹默

灼灼鸡冠花,昂然当阶前。凉飙翻岂动,秋阳曜更妍。

泯彼开落迹,无为图画传。杂之百卉间,所立卓不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