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雨

[宋代]:杨万里

雨来细细复疏疏,纵不能多不肯无。

似妒诗人山入眼,千峰故隔一帘珠。

抒情  

小雨译文及注释

译文

细细的,疏疏的,雨儿飘飘洒洒;你下又下不大,停又不肯停下。

是不是妒忌我太喜欢欣赏那远处的青山?故意从檐下滴成一层珠帘,遮住那千峰万崖。

注释

疏疏:稀稀的样子。

“千峰”句:远山好似隔在一层珠帘中,似有似无。

小雨创作背景

  这首诗约作于宋孝宗乾道(1067-1068年)年间,一次旅途中遇小雨有感而作。

参考资料:

1、李梦生.宋诗三百首全解:复旦大学出版社,2007:247-248

小雨鉴赏

  生活中小事,自然景物,到了杨万里的笔下,总是充满无穷的情趣。杨万里生平游迹很广,他的诗中,写水的很多;他又特别喜欢景,所以写的也不少。这些诗,每一篇有每一篇的特点,令人百读不厌。这首绝句写小本是没有情的东西,杨万里偏要赋予它与人相同的感情,于是使诗充满了新鲜感。

  诗前两句刻画小,说丝丝细,稀稀拉拉地下着,既下不大,又不肯停下。首句以两组叠字状出小的情况,非常传神,与他的《作抵暮复晴》中“细如尘复如烟”句一样,描绘得很细,但有程度上的不同,这里写的是小,不是毛毛,所以不如尘似烟,而是“细细”与“疏疏”。第二句从量上写,不能多又不肯无,那便是小

  即使是小,下久了,在屋上、丛中也都渐渐地凝聚成水珠,滴落下来。三、四句便写这一情况。杨万里在《发孔镇晨炊漆桥道中纪行》中也曾描写过这样的景,诗说:“入秋空细复轻,松梢积得太多生。忽然落点拳来大,偏作行人滴伞声。”对水滴下采用自然的描写手法。这首《小》诗,换用拟人手法,说自己生平喜欢看,这似乎对自己妒忌,有意从屋檐上滴下,组成一张珍珠般的帘子,把那千峰给遮挡。“珠帘”二字很确切,因为不大,尚是一点点下滴,如成串的珍珠;如果是大,流下的就是水线、水柱,而本身就成了帘子了。说妒,诗人是在调侃,但这一调侃非常有意思。因了的妒,挂上了珠帘,却使原本的景色似乎更加优美。因为是稀疏的珠帘,隔着它去眺望远处的峰,增加了迷濛,比直接看更富有诗情画意。清代蒋士铨《题王石谷画册》中有“不写晴,似呵明镜照烟鬟”句,说出了中青的韵味。杨万里眼前的,正带有这样的韵味,也正是杨万里追求意境,他在《叹》中也这样写道:“横看东三十里,真珠帘外翠屏。”对隔着窗前珍珠般的帘眺望婀娜的青,充满了喜悦

  诗仿佛不经思考,脱口而出,正如他在《晚寒题水仙并湖》诗所说,“老夫不是寻诗句,诗句自来寻老夫”。语言明快而诗意曲折,正是杨万里小诗的特点。

杨万里简介

唐代·杨万里的简介

杨万里

杨万里,字廷秀,号诚斋,男,汉族。吉州吉水(今江西省吉水县)人。南宋杰出诗人,与尤袤、范成大、陆游合称南宋“中兴四大诗人”、“南宋四大家”。

...〔 ► 杨万里的诗(4083篇)

猜你喜欢

过韩氏庄登小阁 其二

宋代释道潜

玉秀兰芬好弟昆,时来挟册视田园。囷场古木千章合,彷佛秦人避世村。

桃花舖

宋代范成大

老蕨漫山凤尾张,青枫直干如攒枪。

山深岚重鼻酸楚,石恶淖深神惨伤。

题江海看云卷三首 其二

明代陆深

海上会看云,飘飘迥不群。扶桑红日近,锦绣总成纹。

次韵叔向

宋代韩淲

君在南湖住,我同东郭游。陈蕃无下榻,王粲有登楼。

吟苦诗陶写,酣沉酒拍浮。德辉天外凤,机静水边鸥。

南村杂兴次韵陶九成十首 其八

董纪

一曲清泠水,深如濯锦江。啭枝花底鸟,吠窦月中厖。

鱼罧通西泖,茶烟起北窗。许多幽隐趣,不让鹿门庞。

再访左卿居九条胡同门临石井 其一

明代王彦泓

欢筵散后剩无聊,淡日庭阴雪未消。买笑敢云非措大,送愁无奈是茶娇。

萧疏客从才三骑,曲折胡同到九条。望见井床私怅望,莫应愁减丽华腰。